子曰: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
學院動態

冉雍
(西元前522 - ?)
主頁 > 學院動態 > 學術活動 > 「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」舉辦思想交談會 分享宗教信仰中的利他主義在當下社會的意義
「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」舉辦思想交談會 分享宗教信仰中的利他主義在當下社會的意義

由佛教、天主教、孔教、伊斯蘭教、基督教及道教共同成立的「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」,於2021年12月11日假黃大仙嗇色園鳳鳴樓舉辦一年一度的思想交談會。面對疫情的挑戰,今年宗教思想交談會特別提出宗教的無私大愛,以「宗教信仰中的利他主義在當下社會的意義」為主題,探討當今社會的合作與同行,呼籲大眾以「利他主義」為基礎,不分種族或國界,互相尊重、信任、欣賞,助人行善。

出席今年宗教思想交談會的六宗教講者包括:香港佛教聯合會佛教身心靈關顧服務督導善士陳達志居士、天主教主講嘉賓左旭華神父、孔教學院柯耀華常務副院長、中華回教博愛社楊興文教長、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關瑞文教授、香港道教聯合會主講嘉賓樊惟證道長。

佛教身心靈關顧服務督導善士陳達志居士分享,「慈悲」是佛教教義的核心:「慈」是給予眾生快樂,「悲」是為眾生拔除痛苦,兩點均是從無條件「利他」出發。佛教指出,世間萬物都離不開「因緣」法,要靠彼此相互依存的因緣關係才能存在,疫情讓人類反思與萬物相依共存的「因緣」。大眾要放下種種只為利己的行為,善待有情無情眾生,這樣宇宙萬物才能和平共處。「布施」是「利他」精神的具體展現,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,我們應伸出援手或給予支持及鼓勵,實踐佛法的同時亦能得到喜悅。

天主教主講嘉賓左旭華神父分享,全球疫情對整個世界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和損失,包括在物質、精神和生命上,造成無數傷害。這次突如其來的挑戰,讓我們重新反省到信仰與生活實踐的關係。天主教作為一個宗教團體,也是全人類大家庭的一份子,共同面對同一命運,我們懷著並肩攜手、共渡難關的態度,持續活出福音精神。我們願意從一個自我世界出發,注意到他者的存在,視對方為近人,活在同一處境下,彼此關愛,共融,團結。

孔教學院柯耀華常務副院長代表院長湯恩佳博士發言。現代社會,極端個人及利己主義,衝擊傳統倫理與社會秩序,人的行為失去規範,造成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、仇視、衝突。孔教儒家宣導的「仁者愛人」、「以義制利」「敬天愛物」、「協和萬邦」等觀念,正是對治極端主義的良方。孔教儒家強調仁者要推己及人,惠澤萬物,這種利人利己之思想,在儒家中「十德」彰顯無遺,由一己修養、到家庭秩序、社會政治、乃至成就宇宙萬物,都在道德上體現了豐富的利他精神,只要我們善用孔教儒家智慧,必使世界邁向永久和平,使人類文明不斷進步。

中華回教博愛社楊興文教長認為疫情時刻,全世界最需要的就是相互的理解,信任,關愛與幫助。信仰的體現在於幫助他人,分享愛心,傳遞憐憫,共同面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挑戰與考驗。疫情的蔓延與肆虐,令我們認知到「世界大同,人人平等,災難面前,一視同仁」的道理。我們懷抱著同情心、同理心及責任感,去學懂感知及理解他人疾苦,若我們能夠遵循伊斯蘭信仰的教導,時刻為他人著想,替他人排憂解難,分擔他們的痛苦與磨難,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,我們終將擁有一個更為美好的世界。

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關瑞文教授分享,疫情的出現令我們醒覺,人類同住於地球村,彼此依存,互相依賴。不少國際組織也觀察到,疫情確實召喚了人性中的利他主義。而宗教從中擔任了一個啟蒙作用,我們需要破除施、受者之間的二元對立,施受者不再計較付出或收穫,施受者在利他的慣習中,活出真我,反璞歸真,讓人類社群得以重拾其社群性,如此,個體不再斤斤計較,便能活出真摰的利他主義。

香港道教聯合會主講嘉賓樊惟證道長指出,道教強調的「利他」,包含了無私濟眾、謙讓不爭等修養,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更顯重要。有「德」之士心懷慈愛,主動利益大眾、對萬物沒有差別,亦不求回報,除了可以幫助別人,更可營造一個和諧共存,無分彼此的平等友善空間。只要我們抱著為而不恃的精神,盡心盡力服務有需要的人,這就是真正的大愛,也是「苦己利人」的現代意義,不僅要堅苦迎難而上,再艱苦也不忘關愛別人,一起面對困境。

是次宗教思想交談會內容亦結集成書,編者天主教周景勳神父總結指,在疫症影響下的社會,宗教信仰為現今社會帶來啟蒙和自我覺醒,反思物質主義、經濟金錢掛帥、個人主義、利己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對生命及全地球的禍害。我們要多多回歸內心作反省,思索自己的言行舉止,將「利他精神」從精神理論層面落實至日常生活中;假如人人把「利人」的積極想法從自身出發,則能人人受惠。各宗教在「互相尊重,互相信任,互相欣賞」中,願為疫情嚴峻的世界帶來祝福和希望,呼籲世界各國人民和政府迎向「利他主義」,共建世界的和平與共融。

背景資料:
成立於1978年6月的「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」,每年舉行兩次會議,就共同關心的社會、民生及宗教問題交換意見,並藉著每年共同發表新年文告、舉行新春團賀、舉辦宗教思想交談會、慶祝國慶和組織宗教互訪等,呼籲政府和各界人士關注社會發展,改善社會風氣,令社會各界對各宗教理念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認識。